特朗普威胁驱逐马斯克?美国经济或将地动山摇
特朗普与马斯克之间的对抗,堪比中东战争的精彩程度,这场较量不仅仅关乎外部战争,更深入到了美国政治的核心。如果特朗普真的利用行政权力将马斯克驱逐出境,虽然看似不太可能,但从政治和权力的角度而言,这个情景并非完全没有发生的可能性。
然而,如果马斯克被驱逐,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将是前所未有的剧烈,就像地震般的冲击。当前的局势,哪怕是美国的政治小说,也没有预见到如此极端的发展。今天我们要关注的一个焦点,就是被称为“大而美”法案。该法案一旦出台,将极大加剧美国两党之间的对立。
那么,这个所谓的“大而美”法案,究竟会如何影响美国的经济呢?如果该法案得以实施,它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。其最为核心的内容,实则是为富人减税,这项措施不仅规模庞大,而且在普通民众身上也只是略施小惠,譬如通过小幅度增加小费和加班费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美国本身财政赤字已经非常庞大,而这个法案不仅没有像特朗普上任时所承诺的那样削减赤字,反而很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一赤字。
特朗普的策略显得有些冒险:一方面,他给富人减税以取悦资本,同时他又向军工巨头妥协,向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补贴,导致军事开支急剧增加;另一方面,他削减了对医疗保障和贫困阶层的资助,显然这会对美国未来的选民基础造成巨大影响。因此,从经济角度来看,特朗普这种做法无疑是在走向自杀。但他或许有一个理想化的设想:他相信,通过增加对美国军工集团的补贴,并配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战,可以实现供应链的“美国化”。但这一目标实际上非常难以实现,几乎无望。
展开全文
在这方面,我更倾向于支持马斯克的观点。他反对这一政策的理由也很明确:首先,特朗普的产业政策是逆流而行的,他决定取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,力图保留燃油车的主导地位。这一政策不仅会让美国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处于不利地位,还会在新能源竞争中输给其他国家。其次,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。特朗普如果想借地缘政治的手段切断与中国的联系,势必会给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。比如,很多美国高科技公司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,包括稀土等关键原材料,几乎无法在美国本土完全自给自足。这个问题的存在,将加剧美国经济的脆弱性,因此马斯克的观点显然更符合实际。
这项法案的推进,实际上依赖的是美国副总统的关键一票,但在参议院中,有三名共和党议员明确表示反对。从这一点来看,美国的“MAGA”阵营(即特朗普的支持者)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裂。法案一旦通过,在实际操作层面将产生多大的影响呢?我们可以通过明年的中期选举来一探究竟。目前,不仅是民主党,连独立候选人桑德斯也表示,法案可能引发美国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裂,促使民主党与共和党建制派重新组合。这意味着,特朗普希望在未来中期选举中全面控制国会、白宫,甚至美联储的愿望,可能会遭遇巨大障碍。
法案通过后,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矛盾愈发激烈,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的口水战。马斯克甚至表示有意成立一个名为“美国党”的新党,目的是团结80%的中间选民。那么,马斯克成立第三党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?美国历史上不乏亿万富翁试图成立第三党,挑战两党的竞争格局,但这些第三党几乎都如昙花一现。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选举制度不公平,实行“赢家通吃”原则。比如在某些州的选举中,即使候选人之间的差距只有几百票或几千票,获胜者将获得该州所有选举人票。因此,美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产生过真正有影响力的第三党,这与欧洲的政党制度截然不同。所以,即便马斯克真的决定出面组建第三党,从现实来看,其党派不太可能取代两党制度,除非美国未来修改宪法,调整选举人制度。
特朗普近期也公开表示,要让政府的效率部门调查马斯克,甚至扬言要将马斯克送回南非。这意味着,马斯克如今得罪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两大阵营。那他还能在美国继续待下去吗?会不会被逐出美国呢?
美国是一个资本至上的国家,而马斯克无疑是其中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。他的独特之处在于,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,使得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传统的金融寡头,如高盛等。而在科技领域,马斯克的影响力更是超过了贝索斯、库克和扎克伯格等其他科技巨头。美国政府,尤其是国防部和一些军工项目,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马斯克等企业家的技术支持和合作。
特朗普和马斯克的博弈,实质上是一次关于谁的“拳头”更强的较量——是行政权力更具威慑力,还是资本与科技的力量更为强大。特朗普或许能动用行政权力宣布将马斯克驱逐出境,但美国历史上曾有类似先例,通常是通过税务手段,借税务局的力量禁止富翁回国。因此,如果特朗普真的采取这种行动,将马斯克赶出美国,理论上是有可能的。然而,马斯克一旦被驱逐,将对美国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,其对美国的经济影响,远超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或任何几家金融巨头。
从长期来看,特朗普与马斯克之间的较量,可能比中东战争更为精彩,因为这是美国核心内部的较量,而非局外的冲突。这样的局面,即便是在美国的政治科幻小说中,也难以想象。
评论